德行培养
一、关于国学
国学作为中华文明德重要载体,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,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。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,也是中国人不可缺的精神力量。
学国学,魅在领悟,工在体味,效在吸纳。读国学经典,能助今人修身怡心,达到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之境界;品国学经典,能人今人以圣人为师,汲取经历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。
二、中国传统文化在“正德少年教育基地”德推广:导而不牵
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我们自己只有一桶水,我们要指点给我们的孩子一条河!这是千秋万世之业。
“经”所讲的道理历久弥新,放之四海而皆准。
“上至君,下泽民”。教导我们热爱祖国,热爱人民。
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”。学生们通过《弟子规》的课程,懂得孝亲尊师;通过学习《了凡四训》,知道积极进取,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;通过对《太上感应篇》的学习,明了因果,乐于奉献。通过国画、书法、剪纸、茶艺,领会移风易俗,道艺华光。通过学习人人都能做圣贤,人人都能成为对国家,对社会有用的人才。
三、学问之事就是生活之事
1、在教室四周挂满了经典的书画作品,课余时间播放古琴、古筝等经典音乐,让学生体会欣赏经典的书画艺术作品及经典音乐。做到“非圣书、屏勿视;蔽聪明、坏心志”;
2、在宿舍、洗手池、或其他生活区域悬挂经典语录,让学生的言行时刻以经典为鉴,“有则改、无加警”;
3、“朝起早,夜眠迟。老易至,惜此时”。严冬腊月,清晨六时便能听到整齐而又充满活力的跑步声;传统武术课让学员培养武术修养、强身健体、磨练意志;
4、餐厅悬挂《感恩词》,饭前必念,让感恩之情渗透于点滴;“或饮食,或坐走。长者先,幼者后”,都是老师、学长先坐下来用餐。上下楼梯,都是学生站在一边微笑让道;
5、“见人善,即思齐”。星期天晚上反省课,只见己过,惟杨人善,其乐融融。每天复讲、习讲、大课、小课、课前、课后,同学自我管理,互相服务;
6、学校每一个角楼的卫生同学自己做,每一顿饭菜同学自己烧。南方大米饭、北方大馒头、甘肃大煎饼,应有尽有。
四、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-百善孝为先
人本是散落的珠子,随地乱滚,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坚韧的细丝,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。而孝道文化便是社会最重要的粘合剂。为此,当今弘扬孝道文化要从落实家庭孝道上着手,建立和谐家庭,只有这样,才能树立起尊重老人、尊重父母的社会风气。
百善孝为先。我校推广“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《弟子规》”的系列课程;同诵经典篇章、同唱感恩歌曲、同享亲情孝道故事。“让父母、孩子们的心都变得柔软起来”,当合唱《跪羊图》、《母亲》、《父亲》等歌曲时,父母和孩子们常常会相拥而泣、多年的冰川瞬是消融。
拜父母仪式上,子女向父母三跪九叩首大礼,眼里含着泪花念感恩词:“父母生养之恩不敢忘,父母劳苦之德常忆念,莪蒿抱宿根,犹如子依母,孩儿今朝跪听训,谨遵亲师之教诲,成就生命真实义”。台上台下,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。 |